☆ 幾 時 蓮 ☆——凝然心是白蓮花

 找回密码
 註冊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10|回复: 3

[厚道評論] [15-05-20] 解读这一场来自苦境与森狱的文化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0 14: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玄同与素还真的这一场相交,有情、有义、还有文艺在其中,之前看某篇文章的时候恰好看到了他们对白中某句话的出处,故此引发了写这样一篇小结文的想法。

  篇一·枫露白茶

  因一次偶遇,玄同得素还真指点前往论剑海的路途,也因为那次的缘悭一面,以及素还真在评剑会上的一番见解,让他们有了翠环山的十日之约。对于那位化名秋枫暮霞惋红曲的剑客,彼时的素还真还不知他的身份来历,这一场相谈,纯粹地只为剑、为剑道、为《观剑不则声》。

  秋枫暮霞惋红曲、清香白莲素还真,当这两个名字被放在一起的时候,玄同说,它们有水火不容之势。

  “红色属性近火,而你清香白莲却似水柔清,由名观之,咱们的相遇注定是一场对立与相敌。。”

  面对这样带了些挑衅、带了些为难的解读,素还真并未对答,他只是让童子将他为玄同准备的茶水拿近来,让那一壶枫露白茶来为他应对玄同的解读。

  白茶是茶中珍品,且历史悠久,若是史载,最早当可追溯至东汉时期;若是其名,最初是记载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之中。史书当中记载,尚且籍籍无名的尹珍在拜谒大儒许慎之时遭遇了门丁的刁难,却用白茶之香引得大儒寻味前来,并邀约见谈。传说二人在书房当中将白茶进行冲泡,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

  且不论这段来历真伪,但白茶的形色香味在这里已经被描述得十分清晰了:形,白色叶底、满披白毫,如银针;色,碧绿明亮;香,飘香远逸,能将远处的大儒都吸引前来;味,清爽醇厚。如此珍品,也难怪玄同好奇其来历。

  素还真在剧中解说:“白茶其条敷阐,其叶莹薄,乃崖林之间偶然生出,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两株。制茶时未经揉捻,故茶色不易浸出,须沸水冲泡三四次,经历一刻时,茶汤方能泛色。”

  这一段描述主要来源于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书中对白茶是如此描述的:“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而众所周知的一点,茶自古以来就是可做药用的,无论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或者是几千年当中的诸多药学经典当中都有说明。白茶自然也有诸多的药用功效,其中之一便是以其清凉本性,行退热降火之功效。

  所以,素还真这恰到好处的一壶枫露白茶,不仅为玄同说明水火能够互容,也许亦有让他退热降火之意呢。

  篇二·半日之闲与太平猴魁

  君子相交,似乎总离不开诗酒茶琴剑中的一种或多种,玄同与素还真的交谊,以茶和剑为最。玄同第二次上翠环山,是为了一人性命,或者是一境界之人性命。

  当时的他,是一片漂泊的浮萍,随波而往,随心前来,在翠环山得到了暂歇。他心中有犹豫,有困惑,有亲情、责任、道义的拉锯。而素还真从来是个体贴的朋友,既然玄同选择当一片随波而来的浮萍,那他也不介意做一回拨水的闲事人。

  他说:“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喝茶,是为了休闲,他们在玉波池畔席地而坐,在徐徐清风与幽幽荷香中感受这难得的闲适。就如同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文当中说到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先生认为茶道是“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一件事,让人“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素还真为玄同斟上一杯茶,欲让他“消除心躁,缓其心事”,一杯香茗饮尽,玄同果然感受到了其中“宁神静脾之效”。他们喝茶,不为止渴、不为果腹,只是想要鉴赏其色、香、味,在此种环境中获得安宁,让纷乱的心绪恢复秩序。

  这一次,伴他们这半日之闲的,是太平猴魁。

  素还真为玄同介绍此茶之时提到了一个传说:“传说猴魁本是野生茶,由飞鸟衔来茶籽散布在高耸山间的石缝中,逐渐繁衍生长成茶林。可惜山壁陡峭无人能上,村民就驯养猴子上峰顶采回茶叶,是以得名。”

  与太平猴魁相关的故事传说有二,素还真所言的是其中之一,未提及的另一个是关于猴神用以感谢好心老者的报恩故事。无论传说是否真实,能够确定的是,猴魁产自黄山北麓的太平县,如今已经改名为黄山县,此茶之名与它的出产地息息相关。

  史载之中,太平猴魁亦是历史名茶之一,为尖茶类的极品,久负盛名。它被人所周知,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十九世纪。猴魁先祖郑守庆在黄山的麻川河畔开辟了一片茶园,与当地茶农一起精心制作出了太平尖茶,后成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生长在山高林密、雨水充沛之地,以至其外形魁伟重实,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色与香方面,色泽浓绿润泽,香气持久高爽。滋味的特别之处,在于即便冲泡之时放了过量茶叶,也不苦不涩,“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用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素还真言:“茶籽随飞鸟而落根,与浮萍随波而得处,似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是以用此茶敬这半日之闲。”

  这一番话,话语中似乎将玄同隐喻为太平猴魁,思量之后,也让人感觉有几分相似。若是将二者相比较,玄同独特的气质当是与太平猴魁异曲同工,难以被鱼目混珠。

  故事听完了,这一壶清茶也将饮尽。此番再提起心中的困扰,玄同已经平静许多。当如素还真所言:“只要是正心思维,那就不妨寻心而往。或好或坏,先不用下定论。”

  因此,再去面对世乱纷扰,去进行自己的修业,无论是剑道上的追求,或者亲情与责任的拉锯,玄同都能够更加成熟应对。

  PS:回忆起曾经看过的一张地图,翠环山的所在,似乎恰好是安徽黄山一带,所以,在这个太平猴魁尚未被商业化的时期,这一壶清茶也许是素贤人闲暇之余带着童子们一同采摘培制的呢。

  小插·回藿香

  在与素还真一番交流之后,玄同也确定了使用牧天九歌与牧神交换治疗阎王的解药。对此,素还真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一观牧天九歌。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要求,玄同自然不会拒绝。在取出牧天九歌之后,他也依约将其带到翠环山,让素还真一睹神器真容。

  玉波池上扁舟悠悠,素还真抚琴吟诗,姿态娴雅。玄同纵身轻跃,落入舟中。数次酣战之后,身周琴音缭绕,悦耳,且暖心。伤体随琴声而愈,玄同也感受到了久违的关怀温暖。

  此刻万事俱备,只等将牧天九歌送往天疆,换取治疗阎王的解药。但,对阎王恨之入骨的牧神定然不愿见到死敌顺利康复,素还真便再次为此事提点玄同,注意解药的真伪。

  治疗阎王的解药有些独特,只靠气味即可让不解黄岐的玄同也能够辨出真伪,素还真提醒他:“你拿到解药,可先一闻药味是否有茴藿香味。若是有,那这份解药是真;若是无,你该知如何做。茴藿气味浓郁,就算有多种的药味掺杂,也盖不住本身气味,你可依此为辨识。”

  那么,茴藿到底是什么种东西?听上去是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茴香?检索之后发现,茴藿这种东西并不存在,然而,却有另外一种植物是真实存在的——茴藿香,就且当此物便是解药吧。

  茴藿香(Agastachefoeniculum),脣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日照至全日照,叶子外形类似香蜂草,有茴香的香气,也像罗勒与龙蒿的综合香气,可用来泡茶、做沙拉、腌肉,是法国龙蒿的替代品。

  茴藿香的英文名为AniseHyssop,意思为具有茴香味的海索草,因此又有人称之为茴香海索草、大海索草,原产於北美洲及亚洲东部。茴藿香是香草植物之一,美洲土著拿它来当作止咳药。

  说到这里,联想一下阎王刚被解救之后,在荒天秘洞之中养伤时的咳嗽声,似乎是对症的呢。不过,资料中说,将茴藿香的叶片轻揉,可闻到八角香料的味道。如此说来,倒是能够理解阎王在服完解药之后随手乱扔药瓶的举动了,任谁吞吃了满口的八角,也会心中不悦
啊。

  篇三·道

  玉波池畔一别之后,未料再见之日却是好友决裂,情谊不再。因阎王的挑拨、因玄嚣
之死,玄同对素还真挥剑断情、割袍断义。这一剑让他痛苦,也让他对自己的道产生了疑
惑和动摇。他为割舍不了的血缘而苦,为不得不舍的友情而叹。幸而,他们的初心未变,
他们的缘分也不会因此而止。这一次追上来,希望能够互相结交的,是素还真。



  这纷乱的武林,还需要他们一起为之战斗,仇恨可以放下,立场之别可以放下,只有
这份情义,无论如何也放不下。重新相识,再饮一壶枫露白茶,享半日之闲,将那自疑的
心绪开解,玄同又是那个潇洒的剑者,只是更多了一份对森狱和苦境责任的承担。

  他们一同前往观天碧,为苦境可能面临的为难奔走,也遇到了一些节外之枝。三界纷争愈演愈烈,剑海与步渊渟也开始倾向于与素还真合作,合作的目的之一——希望能够使用魔罗天章斩杀阎王。这件事,论剑海方面忌惮于让当事人之一的玄同知晓,因为他森狱皇子的身份,也因为他魔罗天章持有人的身份。但是,素还真对玄同表现出了完全的信任。面对这样毫无保留的交心,玄同虽然感动,也不会让素还真为他为难,因此他主动避开了这次谈话,为素还真留有空间。

  而一点点小小的疑惑,也伴随信任而生——素还真为何会对出身森狱的他没有忌讳。他们彼此是没有隐瞒,也不讳直言的,玄同直白地阐述了自己的疑惑。

  “欲信人,必先自信,欲知人,必先自知。”这是属于素还真的回答。这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名言出自《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原句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氏春秋》一书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是一部道家名著,全书贯穿始终的是黄老道家思想。然,《吕氏春秋》又不仅是道家著作,那个思想火花激烈碰撞的时代,百家争鸣,千花绽放,吕不韦集合门客们以道家思想为主题,又兼容了当时的诸家学说,方成就了此书。它集先秦道家之大成,由多人著作而成,因此风格不甚统一,但其中也有许多短小精悍的文字,用时说理,行文生动。后来《汉书》将其归入杂家。素还真引用其中言论,亦十分符合其诗号中的“全道”一词。

  要想信任别人,首先必须自己相信自己;要想了解别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其实,这样的自信与自知,玄同未必没有。在剑海录十六章时,玄同曾将阎王的解药托付给素还真,并坚定道:“我就是相信你,更相信自己的感觉。”

  他们二人都有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不仅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加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确定自己看中的人是值得信赖的,而事实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在这一次的交心之谈中,素还真评价玄同是“上交不谄,下交不骄,恃权不妄,失之不馁”。而所谓“上交不谄,下交不骄”乃是君子的一种交友方式,君子在对待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不会去奉承讨好,对待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也不会高傲轻慢。这原是《易经·系辞传·下》当中提到的“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后有西汉文学家杨雄将“渎”改为“骄”,变成了“上交不谄,下交不骄”,但仍不失原意。

  在交友的态度方面,二人可说是志同道合。与素还真往来之人,三教九流、苦境异境人士皆有,但他一直遵循的便是——“不看出身,只论德行”这一原则,故而,即便玄同出身森狱,与苦境势同水火,也不会影响二人的交谊。

  这一次谈心,让玄同发出了一声轻笑,笑声中有几许轻松,有几许赞赏,也表明他将素还真视为了挚友。

  篇四·豪侠

  伴随着一座绿色城池的破海而出,盲虬幻笔之中的未知威胁降临了苦境,三界之战还未落幕,六王势力已经强势来犯。素还真潜入查探,却受到君权神授的算计,被种下能可侵蚀大脑的噬智绿丝。随着时间的推移,脑伤逐渐无法抑制,使他几番在行动之中爆发锥心之痛。看出素还真异状的玄同开始为此奔走,并动用唯余的一次太子印机会请来森狱太医为素还真诊治。非非想虽能诊出症状,却也只医治之法,寻不来能可施行之人。玄同再次奔走玉沉提,欲拜托漂鸟少年协助,但四处漂泊的水晶灵行踪不定踪,他转而强势逼上彩绿险磡,一寻系铃之人。

  彼时的彩绿险磡执事者为君权神授,是一个为了彩绿险磡会小心提防阎王的彩绿代王,此番面对前来索要解药的玄同,算计的目光瞄准了他所持有的魔罗天章,亦是阎王的弱点之一。

  以一柄神兵的归属,交换挚友的生机,似乎无需犹豫。玄同果然也未多言,即刻应下了这桩交易,只对君权神授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但你必须先将解药给我,待素还真康复完全,魔罗天章双手奉上!”

  以物易物的交易,尤其是交换解药的交易,给出解药的一方总是希望能够同时进行的。就如同玄同以牧天九歌交换给阎王的解药,一手交剑,一手拿到解药。君权神授的想法也不外如是,“何不一手交解药,一手交剑?”

  “魔罗天章已与吾生命一体,交了剑,吾不知是否还有性命能将解药拿回。”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以物易物,而是一次性命的交换。魔罗天章由阎王的骨肉血所化,在玄同出生后不久就受他元神兽吸引,成为与玄同血肉相连的神兵。若是要将这样一把与自己生命一体的兵器交出,玄同是否还能存活,是个未知。但他毫无犹豫,即便是要用自己的生死,交换素还真的生死。这样的举动,哪怕是敌对的君权神授也为之动容,为之疑惑,“素还真对你真有这么重要吗?”

  他人的性命与自己的性命,多半总是自己的更为重要的。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观览,总会发现意外之事,玄同也是这样的一个意外。

  “许为知己死一剑,何问相交价多少!”

  这一句掷地有声的回答,值得旁观者动容,值得君权神授的一声赞叹,值得玄同一个豪侠之名。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在卷十·集豪开篇有如此一段:“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掷千金,豪之胆;兴酣落笔,泼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语。夫豪既不可得,而后世倜傥之士,或以一言一字写其不平,又安与沉沉故纸同为销没乎!”

  在集豪卷的收篇之处,又有一言:“身许为知己死一剑,夷门到今侠骨香仍古”,这便是玄同之豪。

  《小窗幽记》是儒道的一本通俗读物,全书以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合而成,受吕祖学派影响很大。《小窗幽记》始于“醒”,终于“倩”,全十二卷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文章中多化用经典,以清雅文字警醒世人如何涵心养性,以免在躁动的环境中迷失自我,行差踏错,是极富魅力的一本著作。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著作者一说是明人陈继儒,一说是明代陆绍珩。

  观览集豪卷,时时能够看出当中颇有些词句与玄同、素还真二人的言行相合,如文中所言:“读书倦时须看剑,英发之气不磨;作文苦际可歌诗,郁结之怀随畅。”

  又如:“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还有:“友偏天下英杰人士,读尽人间未见之书。”

  篇中种种经典,发人深省,就不在此一一赘述,若是有意,可寻原文一观。

  篇五·与光同尘,返璞归真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有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感慨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善变又最固执的存在,越是相处,越容易在过程中发生超乎想像的变化,也愈发怀念初见之时的美好,因此期盼一切停留在最初,一切都未改变。

  素还真与玄同的相处,虽然是越交情越深,越知心越明,但上苍却一次次赋予他们许多人求而不得的初见机会。

  噬智绿丝爆发之后,素还真逐渐忘记自己,忘记身份、忘记来历、忘记过往,忘记为何惧怕雷声,只能在充斥天地的惊雷之中捂住双耳,在树下默默等待这一场雷雨过去。玄同就这样持伞而来,为他遮住这篇风雨。他已经认不得眼前这个人,不知道他们曾经相识相知。既然如此,玄同亦不强求,他愿意一次次与他相逢,重新成为朋友。

  “我叫玄同,阁下怎样称呼?”

  “玄同,玄同。玄字深奥微妙,同亦有相同,参与,聚集之意。所以玄同之意,就是希望有人聚集、参与并认同你心中深奥微妙之道理。”玄同之名源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篇——“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字深奥微妙,同字相同参与聚集之意,谓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这是一种与自然合二为一的状态,不对事物进行情绪化的分别,没有内外高低上下是非的概念,所谓与光同尘。

  《道德经》是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故而又名《老子》;其文全篇八十一章,共计五千余字,《史记》当中亦称其为《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几千年来,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玄同”二字在道家理念中颇为重要,除却老子的《道德经》,道家集大成者的庄子所著的《庄子·外篇·胠箧》中也说:“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另有道家经典《抱朴子·外篇·诘鲍》中提到:“万物玄同,相忘于道。”这篇中所提到的“鲍”乃是指东晋时期的鲍敬言,其人与抱朴子著作者葛洪曾论“有君无君”,葛洪以《诘鲍》主张其有君思想,而鲍敬言的言论虽已不可考,但在《诘鲍》篇中保存了些许片段,阐述了他无君的思想,后人将他的思想提名为《无君论》。

  除此之外,《抱朴子内篇·登涉》还有一个极为著名的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分析完玄同之名,素还真又自我介绍,“我叫素还真。”

  素还真之名,三个字一一看过去,看到了“真”,看到了“诚”。

  《说文解字》当中注释,素,白致缯也,指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成的丝品。一个素字,传达出的是一种未经雕染的天然之美,许多词加上一个素字,就莫名多了三分清丽之感。比如:素手、素心、素衣、素服。

  以素的本意而言的白色生绢,不仅可做衣料,也是古人作画刺绣的底蕴,清代的顾、湘、苏、粤四大名绣都是以白色生绢为依托进行创造的。

  “还真”二字,是还璞归真之意,还归本真,返朴还真。对于这个词语,诸家释义甚多,而本篇所中意者,乃西汉杨雄《法言·序》当中所说的:“事有本真,陈施於意,动不克咸,本诸身。”凡事有本有真;真,正道也。事得其本正,则能推行于亿万事而无不通也;动而不能感人者,盖由外逐浮伪,内无本真,不能正己以正物,故当先本诸身也。

  史称《法言》为西汉扬雄模仿《论语》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和《孝经·卿大夫章》的“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注:此杨雄亦是道篇中提到的,将“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改为“上交不谄,下交不骄”之人。)

  《法言》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是比较大的。最突出的一个是《法言》中所表现的对以董仲舒哲学和谶纬经学为代表的神学目的论的怀疑和不满,为后世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所继承和发场,促进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和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不为世情所拘,不为己心喜怒所役,用大智慧面临人世种种考验。”这就是素还真的本真。

  与光同尘,返璞归真,这是属于他们的殊途同归。

  PS:《无君论》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是深刻的,在当时条件下,它能够摆脱统治阶级的思想束缚,把矛头指向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及其大小官吏,揭露了他们的豺狼本性,是十分可贵的。《法言》对后世所产生的这影响,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但在当时神学迷信作为正统的官方思想弥漫泛滥于整个社会的情况下,他独能发表这样一些怀疑和不满,是很不容易的。

  正篇·完结

  篇外·浮云游子

  三王内斗进行得最为激烈之时,因玄同将魔罗天章赠与燹王,使得阎王在斩杀燹王之后逼上红冕边城问罪。不知其卧底身份的鬼方赤命护短心性一如既往,随口将玄同开除红冕一员作为给阎王交代,实则是让玄同前去翠环山将燹王身亡的消息告知素还真。

  故地重游,玄同对着玉波池上水色溶溶,暮霞似火,心中颇有感慨,“黄昏落日晖,故情一片红似火;归雁长天去,浮云游子失依依。”

  落日故情,浮云游子,这是诗仙李白赠与友人的诗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情意绵绵,动人肺腑。山明水丽、落日西照,与友人策马辞行。诗中自然美景与人情美意交织,声色相容,气韵生动。全诗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李白的送友诗,除《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律最为著名。

  这一场解读就此告一段落,若是将来还能在其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引用或者化用,也许还能再分享,今次就到此为止,感谢阅读。
凝然心是白蓮花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14: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单整理:

《茶经》         陆羽
《大观茶论》  赵佶
《喝茶》         周作人
《吕氏春秋》  群著
《易经》         孔子
《小窗幽记》  陈继儒
《道德经》     老子
《庄子》        庄周
《抱朴子》     葛洪
《法言》        杨雄
《送友人》    李白
凝然心是白蓮花
发表于 2015-11-7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赞赞赞~~~
凝然心是白蓮花
发表于 2023-11-6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每一个茶都很好喝的亚子
凝然心是白蓮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幾 時 蓮 ☆ ( 辽ICP备06004766号 )

GMT+8, 2024-4-19 04:51 , Processed in 0.01911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